top of page

年奪萬命新國病 台灣肺癌奪命率第一! |肺腺癌年輕化趨勢增!|肺癌不等於絕症!標靶藥物新進展(上集)

  • 作家相片: Artistshell Ho
    Artistshell Ho
  • 11月2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ree

藝人堂娜最近新圍指出因肺腺癌逝世,使得肺癌相關議題再次受到重視,而另外一位35歲的小姐,朋友找她在住家附近的醫院做健康檢查,其中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中,發現1公分的毛玻璃狀結節,醫師說可能是肺腺癌。由於她沒有相關家族史,因此受到很大的衝擊。


近年肺癌在國內發生的機率增加,尤其是「肺腺癌」。如何保護肺臟?胸腔暨重症專科何建輝醫師表示,根據2023年的報告,每年約有一萬五千人確診肺癌,死亡約九千到一萬人,死亡率排名第一。為何抽菸者越來越少,肺炎確診比例卻越來越高呢?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──空汙(PM 2.5),隨著工業化及環境汙染,PM 2.5甚至PM 1.0 越來越多,尤其中南部在冬季時,因為風向讓全台灣的空汙集中在此,導致有半年的時間空汙特別嚴重。最近有個研究,若住在夜市旁邊,空氣中的PM 2.5也會增加。即使不住在夜市或工業區,但空汙的影響仍在,包括馬路上或環境層面。這些都是肺癌的危險因子。


為什麼女性罹患肺癌的比例較高?

何建輝醫師說明,早期的肺癌例如「鱗狀上皮細胞癌」跟抽菸有關,因此男性患者較多。然而近幾年不抽菸的亞洲女性罹患肺癌的比例特別高,研究指出與亞洲女性的基因有關。過去診斷肺癌主要依靠X光檢查,但X光檢查不足以發現早期肺癌,有什麼更精確的診斷工具?何建輝醫師表示,現在政府推行「第五癌」、也就是肺癌篩檢,只要符合公費標準,就可以做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(LDCT)」,它的優勢是比X光更精準,在零期、一期的時候就揪出病灶。肺癌非常致命,根據之前美國和台灣的大型研究,若能在零期、一期的時候找到肺癌病灶,整體的死亡率可以降低一到兩成。


政府補助的公費肺癌篩檢,須符合哪些條件?

1.      是否有抽菸病史:是否每年抽超過30包菸

2.      有家族肺癌病史

3.      從事高風險職業,例如礦工、會接觸到粉塵或化學藥劑

(*交由醫師判斷,沒有明文規定)

4.      2024年以前規定女性須符合45歲以上,現在2025改為40歲以上。(男性+5歲)

ree

做電腦斷層檢查時,常見的「毛玻璃狀結節」或其他小結節,如何判讀其風險?

結節是小於3公分的實心腫塊,「毛玻璃」表示不是實心的,而是一個型態鬆散、類似棉花糖的模樣,通常是良性或發炎,但也有一定的機率是早期肺癌。如果結結是實心、且超過0.8公分,何建輝醫師強烈建議要做切片檢查或手術切除;0.3~0.6公分則是相對低風險,0.6~0.8公分則建議密切追蹤。上述為參考依據,醫師下診斷時也會一併參考其他危險因子,例如是否有家族史、抽菸、職業風險或環境曝露等等,如果密集追蹤則建議3個月後再追蹤一次。


何建輝醫師提到,有些病人會問「結節有沒有機會消掉」,事實上的確有機會消掉;但如果第二次檢查結節還是大於0.8公分甚至變大,醫師就會建議盡快早期切除,並跟病人衛教一公分才是一期,0.8cm連一期都不是。一期切除後,5年存活率達九成以上;但若三、四期才發現,問題重點就會變成「生存期還有多久?」


有些病人擔心,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時,輻射劑量是否會影響到身體?能不能常做這項檢查?

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,約是一般X光輻射劑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,一般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約等於200張的X光,類似於坐一趟遠程航班(例如台灣到美國)的輻射劑量。何建輝醫師常跟病人呼籲,上飛機時會有輻射警示或致癌風險的警告嗎?如果沒有,就更不需要害怕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檢查了。

為什麼PM 2.5 或PM 1.0對肺部損傷這麼嚴重?

因為這些物質可以進入氣管的最深層,甚至穿透肺泡直達血液;不只停留在肺泡,而是沿著血液在全身循環。根據許多相關研究,PM 2.5 或PM 1.0不只增加肺癌風險,甚至增加心血管的風險、增加胰島素的阻抗或糖尿病的風險,不可不慎。




留言


  • alt.text.label.Facebook
  • alt.text.label.Facebook

©2022 胸腔內科 何建輝醫師 版權所有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