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年奪萬命新國病 台灣肺癌奪命率第一! |肺腺癌年輕化趨勢增!|肺癌不等於絕症!標靶藥物新進展 (下集)
肺癌有哪些分類? 肺癌在醫學上分為「小細胞」及「非小細胞」,之所以把「小細胞」分出來,是因為它非常致命、非常惡性。現在已有免疫性藥物可投入治療,但以前若罹患小細胞癌,多數人在半年或一年內就會病逝。小細胞也跟抽菸高度相關。 非小細胞癌,除了常見的鱗狀上皮癌、肺腺癌,以及大細胞肺癌,其中又以鱗狀上皮癌及大細胞肺癌佔大多數。不同種類的肺癌,在免疫、標靶藥物的治療上完全不同,所以治療前一定會做類型的區分。 服用標靶藥物的患者,須注意什麼?有什麼可降低副作用的方法? 何建輝醫師說明,常見的標靶突變例如EGFR(表皮生長因子受體),病人可能一線治療就可以撐兩、三年,加上二線治療可能到四、五年。另一個常見的是ALK(融合基因變異)藥物,一線治療有效的話就可以撐四、五年以上。 現在有效的肺癌標靶藥物,隨著病人生存時間的延長,相關副作用的討論也逐漸增加。比較常見的副作用例如拉肚子,原則上吃止瀉藥即可;但甲溝炎如果很嚴重,就會照會皮膚科醫師,滴藥水或處理傷口。有些人毛囊炎比較嚴重會變成瘌痢頭,必須好好處理,避免細菌或黴菌感染。多數症狀經過醫師的偕同治療後都能得到良好
11月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年奪萬命新國病 台灣肺癌奪命率第一! |肺腺癌年輕化趨勢增!|肺癌不等於絕症!標靶藥物新進展(上集)
藝人堂娜最近新圍指出因肺腺癌逝世,使得肺癌相關議題再次受到重視,而另外一位35歲的小姐,朋友找她在住家附近的醫院做健康檢查,其中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中,發現1公分的毛玻璃狀結節,醫師說可能是肺腺癌。由於她沒有相關家族史,因此受到很大的衝擊。 近年肺癌在國內發生的機率增加,尤其是「肺腺癌」。如何保護肺臟?胸腔暨重症專科何建輝醫師表示,根據2023年的報告,每年約有一萬五千人確診肺癌,死亡約九千到一萬人,死亡率排名第一。為何抽菸者越來越少,肺炎確診比例卻越來越高呢?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──空汙(PM 2.5),隨著工業化及環境汙染,PM 2.5甚至PM 1.0 越來越多,尤其中南部在冬季時,因為風向讓全台灣的空汙集中在此,導致有半年的時間空汙特別嚴重。最近有個研究,若住在夜市旁邊,空氣中的PM 2.5也會增加。即使不住在夜市或工業區,但空汙的影響仍在,包括馬路上或環境層面。這些都是肺癌的危險因子。 為什麼女性罹患肺癌的比例較高? 何建輝醫師說明,早期的肺癌例如「鱗狀上皮細胞癌」跟抽菸有關,因此男性患者較多。然而近幾年不抽菸的亞洲女性罹患肺癌的比例特別高
11月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bottom of page


